《中國茶葉》2025(6):全球產銷量最大茶類有何健康功效?2024年產銷形勢分析、企業(yè)產品品牌價值評估報告出爐!

《中國茶葉》2025(6):全球產銷量最大茶類有何健康功效?2024年產銷形勢分析、企業(yè)產品品牌價值評估報告出爐!

602閱讀 2025-06-18 11:09 觀點

本期亮點

紅茶是全球產量和銷量最大的茶類,其健康功效也是國際研究熱點?!都t茶健康功效及其作用機制研究進展》系統(tǒng)綜述了近10年對紅茶健康功效的研究進展,重點關注其在抗氧化、抗炎、抗肥胖、調節(jié)腸道菌群及改善代謝綜合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其作用機制及潛在應用價值。

2024年,我國茶園面積緩增至349.52萬hm2,增長1.81%,茶葉產量增長4.78%,總產值減少2.39%。從《2024年中國茶葉生產與內銷形勢分析》看六大茶類的發(fā)展情況(點擊可跳轉至相關文章)。

龍頭茶企品牌表現強勁!華東地區(qū)品牌平均品牌溢價高!品牌領導力、資源力、經營力、傳播力、發(fā)展力誰家最強?一起來看全新出爐的《2025中國茶葉企業(yè)產品品牌價值評估報告》!

紅茶健康功效及其作用機制研究進展

孫洪,王新宇,劉成玉,陳崗,楊群,徐書豪,李大祥,練學燕,王立磊,陳貴杰*,楊天元*

摘要:近年來,紅茶健康功效及其作用機制的研究取得了顯著進展。文章系統(tǒng)梳理了2015—2024年間相關研究成果,重點綜述了紅茶在抗氧化、抗炎、降血脂、調節(jié)腸道微生物群、改善代謝綜合征、保護心血管系統(tǒng)、抗腫瘤等方面的生物活性效應。研究表明,紅茶的健康益處主要歸因于其所含茶多酚氧化產物(如茶黃素、茶紅素)、茶多糖等活性成分,這些成分可通過調控信號通路、抑制氧化應激、調節(jié)免疫功能及維持腸道菌群穩(wěn)態(tài)等機制發(fā)揮作用。文章還討論了當前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未來研究的重點方向,為紅茶的功能性開發(fā)與應用提供理論支持。

2024年茶葉有機污染物檢測技術研究進展

郝振霞,張穎彬,馬桂岑,柴云峰,張相春,陳紅平*

摘要:文章綜述了2024年內關于茶葉中有機污染物檢測新材料、新技術的研究進展,具體包括前處理材料與方法的創(chuàng)新、分析檢測方法的進展,并特別關注了新型前處理材料、快速檢測與無損檢測技術及算法模型在茶葉檢測中的應用。茶葉有機污染物檢測技術的高質量發(fā)展對茶葉質量安全檢測與控制具有重要意義。

2024年中國茶葉生產與內銷形勢分析(??點擊可跳轉至相關公眾號文章)

梅宇

摘要:2024年,我國茶園面積保持緩增,茶葉產量繼續(xù)穩(wěn)增,農業(yè)產值略有調整。全國茶園總面積349.52萬hm2,干毛茶總產量349.91萬t,總產值3217.84億元。文章在2024年度全國茶葉主產銷區(qū)產業(yè)調研基礎上,對近年中國茶葉產銷數據進行系統(tǒng)整理和對比分析,從茶葉生產、銷售等角度對當前全國茶葉產銷形勢進行全面梳理,并對茶產業(yè)今后發(fā)展方向提出了建議。

2025中國茶葉企業(yè)產品品牌價值評估報告

胡曉云,魏春麗,單子昊

摘要:2024年12月至2025年5月,由4個相關單位組成的課題組,以“中國農產品企業(yè)產品品牌價值評估模型”(簡稱CARD模型2)為理論工具,延續(xù)2011年至今的“中國茶葉企業(yè)產品品牌價值評估研究”專項課題,開展多方調研,結合數字化信息技術,對2022—2024年3年間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得出2025年中國茶葉企業(yè)產品品牌價值的評估結論。報告還以本次專項評估數據為基礎,結合近年來中國茶產業(yè)、茶品牌發(fā)展的相關數據與資料,綜合分析了中國茶葉企業(yè)產品品牌建設的現象、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建議。

中國茶葉出口摩洛哥驅動因素分析——基于CMS模型

康學芹,張文華,高焓諾,龔恕*

摘要:摩洛哥是“一帶一路”沿線重要的茶葉市場,長期位居中國茶葉出口市場第1位,但近年中國茶葉對摩洛哥市場出口量波動較大。在對2010—2023年中國茶葉對摩洛哥出口額、市場占有率波動統(tǒng)計分析基礎上,基于修正的CMS模型對2010—2022年分階段實證分析了中國茶葉出口摩洛哥的波動驅動因素,揭示了出口結構滯后、競爭力衰減與市場需求脫節(jié)的核心矛盾。由此提出中國茶葉需要進一步創(chuàng)新,通過挖掘本地市場需求,以及開發(fā)新產品、改進原有產品性能、擴大使用量等措施以鞏固提升市場地位。

六堡茶改善糖脂代謝紊亂效果的臨床研究

王宇洋,胡強,陳博天,馬德福*

摘要:糖脂代謝紊亂會顯著增加多種慢性疾病的風險,對公共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六堡茶作為黑茶的一種,因富含多種生物活性物質被認為具有改善糖脂代謝的潛力。研究旨在評估不同陳化年份的六堡茶對糖脂代謝紊亂人群的糖脂代謝改善效果。采用隨機、雙盲、縱向的臨床干預試驗,共納入50名糖脂代謝紊亂受試者,隨機分配至4年陳化茶飲用組和10年陳化茶飲用組中,每組25人。受試者在90d內每日飲用6g六堡茶,分別于干預前后測量血壓、糖脂代謝及體成分指標,通過問卷評估睡眠、焦慮和抑郁狀態(tài)。結果顯示,經過90d干預,總人群組、4年陳化茶飲用組和10年陳化茶飲用組的收縮壓(SBP)、舒張壓(DBP)、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及空腹胰島素(INS)水平均極顯著降低。同時,身體質量指數(BMI)、體質量、體脂率、內臟脂肪面積和腰圍極顯著下降,去脂體質量和蛋白質含量增加。睡眠質量、焦慮和抑郁評分變化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此外,不同陳化年份六堡茶在改善血壓、血脂及體成分方面的效果沒有顯著差異。研究表明,六堡茶作為一種天然傳統(tǒng)飲品,在調節(jié)糖脂代謝紊亂方面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

無糖茶飲料感官風味及成分特性研究

汪芳,張銘銘*,陳建新,石月,尹軍峰*

摘要:無糖茶飲料以其“零卡低熱無負擔”的健康特性迅速席卷飲料市場。為明晰無糖茶飲料的市場概況及產品特性,通過數理統(tǒng)計、感官審評、理化檢測等多種方法全面分析比較了涵蓋7個品類的132種市售無糖茶飲料。結果表明,市場上的無糖茶飲料以烏龍茶、綠茶、茉莉花茶品類居多,紅茶、茉莉花茶類的綜合品質最佳且較為穩(wěn)定,烏龍茶類色澤表現較好,白茶類香氣品質高、純度高,紅茶類滋味最佳。各品類無糖茶飲料存在不同程度“顏色褐變、湯色渾濁、香氣或滋味悶熟”的質量問題,尤以綠茶類飲品最為明顯。茶飲中的功能成分含量各品類間差異顯著,整體而言,綠茶、茉莉花茶、烏龍茶類無糖茶飲料的茶多酚含量較高;綠茶類無糖茶飲料的氨基酸含量最高;黑茶類無糖茶飲料的咖啡堿含量最高。在健康消費理念的影響下,無糖茶飲料將能保持發(fā)展勢頭,但如何高質量持續(xù)發(fā)展值得進一步探討。

鳳慶古茶樹種質資源表型性狀及生化成分多樣性分析

馬春蓮,余金慧,龔正禮,楊春明,楊國偉,劉艷紅,李曉君*,王紹梅*

摘要:為更好地開發(fā)利用鳳慶古茶樹種質資源,對50份鳳慶古茶樹種質資源的表型性狀和生化成分進行了遺傳多樣性分析。結果表明,32個描述型性狀遺傳多樣性指數的范圍為0~1.34,均值為0.75;14個數值型性狀的變異系數在0~45.25%之間,均值為24.67%。主成分分析顯示,前13個主成分累計貢獻率為77.17%,其中葉長、芽葉茸毛、葉齒密度、子房茸毛、花瓣長和花瓣數等性狀是鳳慶古茶樹種質資源表型性狀表現出差異的主要因素。主要生化成分中游離氨基酸變異系數最大,為22.13%;變異系數最小的是水浸出物,為5.86%。同時從50份古茶樹種質資源中篩選出高茶多酚資源40份,低咖啡堿資源8份?;谏M分含量測定結果可將50份古茶樹種質資源劃分為4個類群。

浙江省有機茶認證行為策略分析

馮海強,李臘梅*

摘要:為探究浙江省有機茶認證行為策略,基于全國認證認可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數據和全省認證失效原因調查結果,分析了全省有機茶認證選擇策略、主體認證失效原因、地市間認證行為差異和有機茶認證主要縣域。同時,發(fā)現各有機茶認證縣可基本歸為“規(guī)模領先型”“比例領先型”和“普通型”3個類別。根據分析結果,進一步針對性提出了政府、企業(yè)、有機茶認證機構協同支持有機茶發(fā)展的建議。

基于CNKI數據庫的茶葉生產中有機肥應用研究文獻計量分析

陳麗明,高紫紅,徐子怡,鐘肖南

摘要:有機肥施用作為提升茶葉產量和品質及改良土壤的關鍵農藝措施,系統(tǒng)梳理其研究進展對指導茶園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研究運用CiteSpace文獻計量工具,對CNKI數據庫1976—2024年收錄的該領域相關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結果表明,《中國茶葉》和《福建茶葉》兩本期刊是主要發(fā)文期刊,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福建農林大學等是主要發(fā)文機構,同時在發(fā)文作者中形成了以馬立鋒、吳志丹等研究人員為核心的局部合作集群。根據年均發(fā)文量,可將該領域研究劃分為3個階段:1976—1999年為緩慢探索期,聚焦有機肥基礎特性;2000—2015年為增長期,研究熱點轉向土壤肥力與品質關聯機制;2016年后受政策推動進入爆發(fā)期,年均發(fā)文量達36篇,重點構建綠色技術體系,以“品質-產量”為雙核心框架,形成有機肥調控效應、施肥技術優(yōu)化及茶園生態(tài)響應三大方向。施肥模式、技術模式、替代和生態(tài)茶園等是當前的研究熱點,有機-無機配施技術全生命周期評估、精準施肥模型構建及茶園生態(tài)服務價值核算等是當前茶園有機肥應用領域的研究前沿。

龍游縣茶葉專業(yè)合作社現狀與發(fā)展對策分析

宿迷菊,許凌,張士康,王盈峰*

摘要:文章深入調研了龍游縣茶葉專業(yè)合作社發(fā)展狀況,系統(tǒng)剖析了其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的政策機遇及實踐經驗,從規(guī)范運營管理、深化科技合作、聚焦品牌建設、強化人才培養(yǎng)、優(yōu)化要素支撐、完善政策保障6個維度,提出具有針對性與可操作性的對策與建議,旨在為龍游縣茶葉專業(yè)合作社的穩(wěn)健發(fā)展提供理論支持與實踐指導,進而推動龍游縣茶產業(yè)升級,助力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實施。

數字茶園建設賦能茶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

——以雅安市廣聚農業(yè)發(fā)展有限責任公司數字茶園建設實踐為例

李濤,翟俐麗,盧小松,李坤鴻*

摘要:數字茶園建設是發(fā)展茶產業(yè)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方式和載體,有助于為茶產業(yè)發(fā)展注入新技術動力、提升行業(yè)新要素動能,進而推動產業(yè)的高質量發(fā)展。文章分析了雅安市名山區(qū)茶產業(yè)發(fā)展現狀及現有問題,并以雅安市廣聚農業(yè)發(fā)展有限責任公司數字茶園建設實踐為例,梳理了茶園數字化在多重管理體系的探索實踐。實踐表明,數字茶園在節(jié)約勞動力成本、減少農藥及化肥使用量、增加茶葉產量、提高農事效率等方面具有顯著優(yōu)勢,是一種可規(guī)模化推行的茶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模式。

四川涉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現狀與對策研究

鄭偉

摘要:四川涉茶非物質文化遺產種類豐富,數量繁多,分布廣泛。文章總結了四川涉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基本現狀,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規(guī)范完善保護傳承管理工作、挖掘提煉品牌文化內涵和通過“互聯網+非遺”模式助力保護傳承、加強旅游整體發(fā)展規(guī)劃等對策建議,以期推動四川涉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邁上更高的臺階。

來源:中國茶葉,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

上一頁:經典問候:“你好,老同志”生/熟品鑒報告

下一頁:園藝學院杜曉教授團隊揭示茶多酚參與腫瘤化療的增效減毒新策略

相關閱讀

茶友網
滇ICP備19006320號-4
滇ICP備19006320號-4